中国高性能胶粘剂行业的最新进展
胶粘剂行业进展
在现代制造业中,胶接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连接与封装手段,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。胶粘剂,作为这一技术的核心材料,对于支撑现代科技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胶粘剂产业的发展不仅受到现代产业需求的驱动,还受到当前经济形势的深刻影响。
回顾2023年,尽管胶粘剂的总产量相比2022年增长了约5%,但销售额却出现了1%的下滑。同时,进口量和进口额均减少了约10%,而出口量则增长了10%,出口额却下降了6%。值得注意的是,进口产品的单价是出口产品的四倍之多。在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,尽管产量有所增长,但销售额的负增长却首次出现。我国胶粘剂行业面临着市场持续萎缩或低迷的挑战,产品同质化竞争加剧,创新产品匮乏。然而,这也促使企业加快转型步伐,加大科技研发投入。
2023年胶粘剂行业发展概况
从行业发展的整体情况来看,2023年我国胶粘剂的总产量达到了约825万吨,进口量为17万吨,出口量为94万吨,消费量则达到了748万吨。与2022年相比,产量和销售额的增幅分别为4.6%和-0.91%,而进口量和进口额的降幅则分别为10.3%和11.2%。出口量和出口额的增幅分别为9.7%和-5.8%。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主要受到国内经济和国际环境的影响,市场需求下降、产品价格大幅下滑以及原料价格高企是主要原因。
市场需求下降的背后,是下游产业如房地产、制鞋、纸包装、家具等领域的投资和生产减少,以及部分低端产业链向东南亚国家的转移。从进出口情况来看,进口的产品单价(14.5美元/公斤)与出口的产品单价的比值为5倍,同2022年的4.34倍相比,说明我国高性能胶粘剂产品与进口产品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,高性能胶粘剂仍需要依赖进口,“进口替代”将成为我国胶粘剂行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方向。国内的低价增量竞争和低价出口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,已经引起了行业的深思和警醒。
从胶粘剂各品种的发展情况来看,随着光伏产业的蓬勃发展,光伏用有机硅密封胶、热熔胶膜和反应型热熔胶膜的需求量大幅增长。2023年,有机硅类胶粘剂的增长率高达13.7%,乙烯-乙酸乙烯共聚物(EVA)树脂类热熔胶的增长率为13.4%,聚烯烃热熔胶的增长率为11.1%。同时,用于消费电子、锂电池、新能源汽车、家用电器等领域的双面胶带、标签及广告贴、保护膜也得到了快速发展,溶剂型丙烯酸酯类胶粘剂的增长率为8.3%。然而,聚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(下降4.7%)和聚醋酸乙烯乳液胶粘剂(下降1.4%)的需求量却有所下降,这主要是由于纸包装、制鞋、软体家具等领域的需求减少所致。
胶粘剂品种的发展与其下游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,不同下游行业使用胶粘剂情况如下表所示。
2023年胶粘剂与密封剂产品的应用市场情况
在胶粘带领域,由于其使用工艺方便和性能提升,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。2023年,胶粘带的总产量和销售额分别增长了5.8%和2.4%,而进口量和进口额则分别下降了14.0%和14.8%。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增长了7.3%和-4.3%,进口单价是出口单价的5.8倍,而上一年度为5.2倍,说明差距进一步拉大。从总体上来看,我国胶粘带行业已经深度融入国际市场,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。
行业科技发展概况
在科技发展方面,胶粘剂行业不仅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,还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。新版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》的实施促进了无溶剂胶粘剂生产技术的发展,而《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》和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黏合剂》(GB 4806.15—2024)(2025年2月8日起实施)的出台则对胶粘剂的配方设计和改进研究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。
我国胶粘剂企业正在加大科技投入比例,向高性能胶粘剂方向转型,优化成本管理和加强风险管理。目前,已有10家以胶粘剂业务为主的上市企业,63家企业获得工信部认定的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称号,14家企业获得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,很多企业建立了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、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、CNAS实验室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。2023年,我国胶粘剂和胶粘带行业的发明专利数量超过了2400个,同比增长4.5%。
从科技发展来看,国内无溶剂化方面的技术成熟度不断增加,在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(PUR)、无溶剂聚氨酯复膜胶、单/双组分聚氨酯结构胶、UV热熔丙烯酸酯压敏胶等方面的工程化技术业已成熟,处于快速增长阶段,极具市场前景。
在高性能胶粘剂领域,国内企业在耐温性、低应力、绝缘性、工艺适用性等方面与国外技术还存在较大差距。因此,对于新型电池、显示器、消费电子品和电子封装用等高性能胶粘剂的研发,仍将是国内科技攻关的重点。由于上下游配合度要求高、导入周期长、产品换代速度快、技术难度大,目前国内企业还难以完全胜任这些领域的研发工作。如何通过“产学研用”联合攻关和政策引导来突破关键技术风险,将是未来高性能胶粘剂科技发展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。
随着全球制造业向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方向发展,胶粘剂行业必须紧跟时代步伐,在技术创新、产品升级、应用拓展等方面实现突破。
2025年应该重点发展的方向
1、高性能化:满足高端制造需求
开发航空航天级胶粘剂。突破超高强度、耐极端温度、抗疲劳等关键技术,实现航空航天、军工等领域用胶粘剂的国产化替代。重点发展环氧树脂结构胶、聚氨酯弹性胶、有机硅密封胶等高端产品。
发展新能源领域专用胶粘剂。针对动力电池、光伏组件、风电叶片等新能源装备的特殊需求,开发具有优异导电性、导热性、耐候性的新型胶粘剂。重点突破电池封装胶、光伏组件密封胶、风电叶片结构胶等产品。
开发智能终端用胶粘剂。满足低空经济、5G通信、可穿戴设备、柔性显示等新兴领域对胶粘剂的高性能要求。重点发展高导热胶、电磁屏蔽胶、光学透明胶等功能性胶粘剂。
2、绿色环保:推动可持续发展
发展生物基胶粘剂。利用可再生资源开发环保型胶粘剂,减少对石油基原料的依赖。重点开发淀粉基、木质素基、蛋白质基等生物基胶粘剂,实现产品可降解、可回收。
推广无溶剂型胶粘剂。开发水性、热熔型等环保胶粘剂,减少VOCs排放。重点发展水性聚氨酯胶、水性丙烯酸胶、EVA热熔胶等产品,满足环保法规要求。
开发低能耗生产工艺。优化生产流程,采用节能设备,降低能源消耗。推广连续化、自动化生产技术,提高生产效率,减少废弃物排放。
3、功能化:拓展新兴应用领域
开发智能响应型胶粘剂。研究具有自修复、形状记忆、刺激响应等功能的智能胶粘剂,拓展在医疗器械、智能包装等领域的应用。重点发展光响应胶、温敏胶、pH响应胶等产品。
发展多功能复合型胶粘剂。开发集粘接、密封、导热、导电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胶粘剂,满足复杂应用场景需求。重点突破导热导电胶、电磁屏蔽胶、光学透明胶等产品。
开发特殊环境用胶粘剂。针对深海、极地、太空等极端环境,开发具有特殊性能的胶粘剂。重点发展耐高压胶、耐超低温胶、抗辐射胶等特种产品。
4、数字化:推动产业转型升级
建设智能工厂。应用工业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技术,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、数字化。重点建设智能生产线、智能仓储系统、智能检测平台。